纪检干部的楷模
王瑛同志先进事迹
王瑛生平简介
王瑛,女,回族,1961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7月参加工作。2008年11月27日,因病逝世。王瑛同志生前曾先后多次荣获上级表彰。2002年10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2003年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巴中十年创辉煌”劳动模范,同年被省纪委、省监察厅表彰为“办案先进个人”。2007年1月被中央纪委、人事部、监察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
留得芬芳满人间(1)——追记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
她走了,带着未竟的理想和追求,显得那样的突然、匆忙……
她真的走了,唱着她喜爱的《一剪梅》,轻轻的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歌声却永远在人民的耳边回响……
2008年11月27日,就在原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48岁生日的前一天上午10时09分,一颗立志为南江人民奋斗终生,为党的纪检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心脏在距离医院仅有20公里的山路上停止了跳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的纪检工作战线上的优秀标兵――王瑛,因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她深深挚爱的纪检事业、无限眷恋的南江人民。
47岁……
人们无法置信,更无法面对。
谁也未曾想到,上车前对同事问的一句“现在抗震救灾物资监查情况怎么样?”竟成了她留给南江人民最后的声音……
2009年1月10日,在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不幸逝世的一个多月后,我们来到英雄曾战斗过的地方,听纯朴的南江百姓含泪讲述着王瑛的故事。
透过迷蒙的泪眼,王瑛,这位唱着《一剪梅》、有着梅花般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品质的纪委书记向我们走来…
留得芬芳满人间(2)——“我知道得罪了很多人,但没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
王瑛1997年由巴中市纪委调到南江县工作,2006年7月下旬被检查出患有肺癌,到2008年11月去世,她在南江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整整工作了11个年头。这期间,她除了1997年12月至2000年1月、2001年3月至2002年7月,分别担任南江县委常委、县直工委书记和县委常委、县组织部部长外,一直奋战在纪检工作岗位上。
任纪委书记时,有两件东西王瑛必须亲自安排摆放:一件是“纪容镜”,这块高不到1米、宽不足80厘米的“纪容镜”上写有“以铜为镜正衣冠,以纪为镜正言行”。第二件是一块悬挂在纪委会议室墙壁正中的牌匾,“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良,作风正派”五句话时刻提醒着全体班子成员和干部。
2002年8月,刚改任县纪委书记,王瑛就遇到因个别行政执法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导致3名外地客商撤资。这件事引起了她深深的思考,琢磨纪检监察工作不仅仅是办案、处分人,更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经济发展。她带着“如何更好地为发展服务、如何纠正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3个问题,先后走访48个乡镇、工商等十多个相关县级部门和20多家企业。针对突出的“三乱”问题,提出在行政执法机关中开展最佳执法单位、最佳执法领导、最佳执法人员的“三最佳”评选活动。这一做法,促进了行政执法机关作风的转变,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的肯定,并在四川全省推广。
2004年8月,王瑛在纠风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一些部门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一些企业对吃、拿、卡、要敢怒不敢言的问题。经反复调研,她下决心从拓宽投诉渠道,加强执法监督,强化诚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着手,在南江推行服务发展“五个零”办法(建立投诉中心,为民服务零距离;召开专题听证会,干群关系零隔阂;开展“三最佳”创评,监督检查零空档;评选诚信先进,再塑形象零起点;实行投诉查结制,案件查处零搁置。)“五个零”真心服务,赢得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位外地客商动情地说:“南江的投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在这里投资,我们感到舒心、顺心、放心。”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天天面对的就是矛盾,要化解矛盾,除了一张嘴、一条腿、一支笔、一张纸外,还要有一种敢于碰硬的精神。王瑛就是这种人,她常说:“办理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是重点,只要老百姓有反映,我们就要查个水落石出”。
2003年5月,一个十分棘手的案件转到了她的手上,有群众举报:南江县公安局某派出所干警何某,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却逍遥法外。
“省、市公安机关和县检察院已对此案调查并作了了结,估计背景比较复杂,我建议应付一下算了。”在案情分析会上,有同志提出。
“不管有多复杂,只要关系百姓利益,不仅要查!而且要严查”王瑛拍案而起。
随着案件查办工作不断深入,多个部门多人被牵涉其中,且发现时任县公安局局长副局长等人有制造伪证、隐瞒真相的嫌疑。
一时间,各种阻力接踵而至,指责声、怨恨声、谩骂声不绝于耳。
“敢查这个案子,你一家子是不想活了。”办案人员每天数次接到这样的威胁电话。
“邪不压正,只要我们还真理于老百姓,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关键时刻,王瑛沉着冷静,鼓舞第一线的办案人员。
由于涉案人员大部分是政法干警,反调查、反侦察能力非常强,取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为打开局面,王瑛连续5天5夜战斗在办案第一线,吃住在办案现场,亲自找主要涉案人员谈话,案件查办取得实质性进展。
就这样,王瑛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仅用2个月时间,这起案件就水落石出,时任县公安局局长副局长等其余10名违纪违法人员接受了法律制裁和党纪政纪处分。
在王瑛眼里,权力是一种责任,党性原则不能作交易,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如果拿这个来做交易,就不配当纪委书记。
2005年5月,一封匿名举报信摆到王瑛的案头,信中反映县水利局副局长周某等人采取非法手段套取水保资金并私分。经查实,周某、彭某等人三次采用虚增水保项目,从中共套取水保金58万元并私分。
对此案的查处,有人在会上提出:“这是专项资金个案,会影响南江的项目争取。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国家的专项资金是用来为人民谋福利的,不是给个人谋利的,必须严办!”王瑛态度坚决。
最终,周某、彭某被开除党籍、公职,受到法律的制裁。
2007年1月,在调查南江一国有资产出让的案件中,初核发现县经商委原主任违规出让,涉嫌受贿。王瑛组织人员深挖细查,有人给她打电话恐吓说:“你生了病,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你就安心养病吧,少找气呕!”但她没有理会,依然将主犯及两名同案犯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为此,她得罪了好多人。有人说,情面上的事,能帮帮一把,以后求人也好说话。王瑛不同意:“私事我可以帮,原则上的问题决不能开‘口子’。”
心底无私,问心无愧。这是王瑛常说的八个字,字字掷地有声。
距离她去世前的2008年7月,正是南江县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关键时期,八庙乡的群众向王瑛举报:乡上在抗震救灾物资管理使用上存在违纪违规的问题。王瑛非常气愤,要求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王瑛不顾日益严重的病情,一接到举报就带领纪检干部来到八庙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走访调查。后经查证,群众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该乡党委书记、乡长、分管副乡长分别被免去职务, 4名责任人受到了党纪处分。
抗震救灾期间,病重的王瑛一直以办公室为家,与一张钢丝床相伴。窗外,就是地震灾民安置点――光雾山广场。在这里,她批示处理有关抗震救灾信访举报36件,解决群众具体问题14起。
即使躺在病床上,王瑛还在牵挂着受灾群众,关注着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去世前一天,她还专门安排机关的同志代她到挂联的乡、村走访慰问,关心灾后重建和困难群众能否安全过冬。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有全县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督查员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有力监管,确保了2.37亿抗震救灾资金、32万套衣服、8000床棉被和2000吨其他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
王瑛总爱说这样一句话,“我知道我得罪了很多人,但谁叫我是纪委书记,我没有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
几年来,南江县纪委、监察局在她的带领下,先后被表彰为“省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办案工作先进集体”、县纪委、监察局班子被县委表彰为“四好班子”。南江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市第一,她自己也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
留得芬芳满人间(3)——“只要我们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会有我们”
不走进大山深处的南江,就无法理解王瑛对那里的魂牵梦绕。
用自己有限的力量、短暂的生命,为南江人民服务,是王瑛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心愿。
“惩处不是我们的目的,教育和挽救干部才是我们的天职。”王瑛用女性的柔情诠释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宽广胸怀。
柳昆,曾是南江县公安局最年轻的副局长,2003年因弄虚作假,被王瑛亲手查处,受到撤职处分,一度十分消沉。王瑛多次找他谈心,鼓励他“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在她的帮助下,柳昆主动申请到最偏远的大河镇观音寺村担任科技干部,王瑛又多次来到该村帮助他解决具体问题,柳昆深受鼓舞,用一年的时间,干成了别人五年都没有干成的事,2005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被县委表彰为“优秀驻村干部”。
何金,原长赤镇的镇长,2004年,长赤镇的一些乡村干部不按政策,将给群众的直补款进行了抵扣,县纪委对这一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进行了调查处理,何金因负有领导责任被撤职,从镇长变成了一名普通办事员。在王瑛的帮助下,何金从办事员干起,在2006年的乡镇换届中,被选为寨坡乡党委书记。何金说,“王书记在工作上,是我们的好领导,在生活上,是我们的好大姐”。几年来,王瑛先后对50多名受过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了回访教育,并向县委推荐了5名成绩突出的干部,让他们重新走上领导岗位。
“万事民为先”,是王瑛做人做事的一贯准则,她经常对下面的干部讲:“只要我们心中有百姓,百姓心中就会有我们”。
2004年4月的一天,王瑛到南江县上两乡洋滩村检查贫困户帮扶工作时,了解到当地群众过河困难。学生上学,百姓赶集、干活都得趟水过河。赶上雨天,孩子们就无法上学。掌握情况后,王瑛沉着脸问乡村干部:“老百姓过河这样危险,咋不想办法修座人行桥?”听了乡上的关于资金困难的汇报后,她马上让乡上找来技术人员,现场确定了修桥的位置,测算了建桥所需物资及经费。并当场表态:“这里必须建一座铁索桥,所需资金和材料我来协调,基础工程明天就开工,雨季之前务必完工。”经过王瑛的多方努力,一座长达120米的索桥终于建成。当地老百姓在桥头立了一块写着 “连心桥”的石碑,表达他们心中的感动。
2007年底,南江遭遇罕见的冰雪灾害,王瑛同挂联的燕山乡政府约定3天后到秧坝村慰问。12月27日,当乡上干部看见漫山遍野白雪皑皑,又是风雪天气,担心身体虚弱的王瑛受不了,就给她打电话,商讨是否取消慰问活动。王瑛却说:“定好的事就不要随意改动了,受灾群众还指望着我们呢!”颠簸了近三个小时,王瑛来到海拔2000多米的燕山乡。当她踩着泥泞把慰问金、慰问品送到群众手中时,病重的她累得几乎虚脱了,很多知情的人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2008年11月,王瑛去世后,在南江县委召开的王瑛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县纪委一位同志拿出一张存单,上面有10000多元钱,存款人姓名是王瑛,但在她的名字上方,却写着另外一个名字——黄霞,后面还有一串卡号,尤其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存单上最后一次取款时间竟是她去世后的1个月!
后来听这位同志介绍才知道,2007年1月,王瑛被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上级奖励给她2万元奖金,她分文未动地叫工作人员存入专门账户,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黄霞是一名正在四川农业大学读书的学生,2007年8月,王瑛到八庙乡检查工作,当她偶然得知有一个叫黄霞的女孩,考取了四川农业大学,因家庭困难准备放弃学业时,她不顾似火的骄阳执意来到黄霞家里,鼓励黄霞说:“小黄,你的情况我都知道了,我一定想办法助你跨入大学校门。”
2007年8月25日,王瑛主动叫去黄霞,把3000元学费交给她。入学后,黄霞每月都能收到王瑛从南江寄去的500元生活费。每到寒暑假,王瑛总会把黄霞接到自已家里改善伙食,了解她的思想学习状况。就在她最后一次到重庆治病之前,她还嘱咐身边工作人员,不管发生什么事,一定要代她给黄霞寄去生活费,保证她顺利完成学业。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王瑛在实现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人生追求中彰显着自身的人生价值。
采访中,南江县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噙着泪水告诉记者:“王瑛是一位好领导、好干部啊,如果没有她的帮助和鼓励,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没了……”这位老人是南江县总工会原主席、退休干部康福德。
2003年,已经退休的康福德不幸患上了食道癌,王瑛得知情况后,把关心康福德的健康当作了份内之事,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康福德的病床前嘘寒问暖,鼓励他振作精神,与病魔抗争……
李雄是小河供销社的一名下岗职工,2003年患了重病,这对已经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2005年春节,王瑛带头倡导县纪委全体干部职工捐款3000元,想方设法协调相关部门为李雄补缴了养老保险金,帮他度过了难关。
一个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充满热爱的人同样也是热爱生活的,王瑛也不例外。丈夫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她的柜子里还藏着一对耳环,可王瑛并没有耳孔,同事说,王瑛其实是很喜欢耳环的,只因她是一名纪检领导干部,身份不同,为了维护形象,就没有戴上,但在空闲时偶尔会拿出来和同事共同欣赏。
王瑛喜欢红色,她认为,红色是生命的象征,不管生病前还是生病后,她总喜欢围着一条红色的丝巾。
王瑛也爱美,不管工作有多忙,她总是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衣服熨得平平整整,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在朋友和同事眼里,她总是一个充满着朝气与活力的女人。
王瑛还爱唱歌,工作间隙,她最爱唱的就那首老歌《一剪梅》。到哪儿都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连大街上干活的“背二哥”(靠为行人背东西赚钱为生的农民工)都亲切的称她为大姐。
2004年盛夏的一天夜里,奔波在南江县城大街小巷的“背二哥”又像往常一样打开背篓里的被子,将头钻进背篓里在街边休息了。凌晨时分,“背二哥”石新友忽然被一个为他盖被子的人惊醒。
这个人正是王瑛。王瑛见他被惊醒,急忙道歉,并蹲下身子,仔细询问石新友的家庭情况。询问过他的情况后,王瑛说道:“一定要让你们民工住进房子里,给你们在县城也安个家。”石新友当时想,我们一天才挣10多元钱,你让我们住进房子,我们咋付得起房费嘛?
没想到,第五天县政府就开始发布公告,在县城一幢房子里开设了“农民工公寓”,房间里电视、热水一应俱全,每晚仅收5毛钱。从此,结束了他们多年来在街头露宿的日子。
不仅如此,2007年春节前夕,王瑛还与农民工聚餐,挨个向他们敬酒,亲自挨个儿给他们夹菜。在南江的11个春秋,王瑛将她的汗水和心血,洒遍了南江这片土地,将她的爱心和真诚,献给了她心爱的南江群众
留得芬芳满人间(4)——“死也要死在工作岗位上”
一身铁骨,嫉恶如仇;一身柔情,为百姓解难分忧。走进王瑛,我们才发现,这位个头仅一米六的弱女子,47年的生命之路上却处处充满艰辛。
王瑛,这名回族女子,出生在比南江还要贫困的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这个少数民族集居地,土地贫瘠,童年时期的王瑛正赶上十年浩劫,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
1978年,王瑛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顺利考入西南民族学院。父亲送她到成都读书时说:“是党的好政策让你这个工人家庭的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这辈子不要忘了共产党,没有党,就没有你的今天。”当年父亲一席朴实的话语,一直铭刻在王瑛心中。
从穷山沟来到大学校园,王瑛兴奋极了,眼界大开,时刻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当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让她亲身感受到了党的政策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在大学校园里,她拼命地汲取“养分”。在大学的一次演讲会上,她说:“我是在党的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我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在这种情感的支持下,1982年6月,即将完成学业的王瑛加入中国共产党。
选择一种信仰,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命运。
毕业后,她被安排在巴中市委机关工作,这一干,就是15年。
1997年12月,在市委机关有着很好发展前途的王瑛,向组织申请到距家70多公里外的国家级贫困县――南江工作。
就在她基层生活刚刚开始时,不幸却悄悄降临。1998年4月,一直深爱着她的父亲因病去世。
父亲的忽然离去,让王瑛万分悲痛,这是她人生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的哀伤,但这并没有影响工作,就在父亲下葬后的第3天,头上还戴着孝花的她又赶往办公室,走乡串村地出现在老百姓面前。
2000年,在南江担任了3年县委常委、县直工委书记的王瑛,凭着超强的工作能力被任命为南江县纪委书记。
面对全新的工作,她积极求教,案头摆满了一本本业务书籍。很快,王瑛这个纪检工作的“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她靠洁身自好、公道清正,渐渐赢得大家的信赖。
就在这时,一连串的不幸正朝她袭来。
2001年春节,王瑛被确诊为严重子宫肌瘤,不得不做了子宫全切手术。
2002年6月,在巴中市政法委工作的丈夫张勇又被检查出患有骨瘤癌。一场手术后,张勇失去了右臂关节。
2005年5月,年逾七十的老母亲又患上了乳腺癌。
接二连三的打击,将这个原本平静的家庭抛到了困境之中。组织上考虑到她的家庭状况,先后在2001年12月、2003年7月,拟将王瑛调到距家不到300米的巴中市文体局、市纪委或市环保局任领导职务,但这一切都被王瑛拒绝。
在市委工作时,她选择了下基层;在两次领导岗位调整中,她还是选择了留在基层。
但王瑛万万没想到,更大的不幸还在后面等着。
2006年7月25日,一直感到身体不适的她,在一次下乡检查工作中,几次晕倒。当随行同志强行将王瑛送进医院时,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肺癌”!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在经过几番痛苦挣扎之后,她坦然接受了这一残酷现实。丈夫张勇得知确凿病情后,一夜之间头发竟然全白了!身患乳腺癌的母亲一边流着泪安慰她,一边鼓励她要坚强。
面对命运的不公,想着未竟的事业 “死也要死在工作岗位上”成了王瑛人生最后的追求。在重庆的一家医院刚刚做完第三个疗程的化疗,她又匆匆返回到她心爱的纪检工作岗位。
2006年10月,巴中市委准备强制性将王瑛调到市商务局任党组书记、局长,她恳求曾3次到南江考察她的巴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谷继礼,“我在县上工作时间长,跟基层群众有感情,就让我留在这里吧。”
没想到,这成了她人生中最后的一次选择,也就是这次选择,把她年仅47岁的生命交给了南江人民,交给她钟爱的纪检事业。
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党性的一种最好诠释;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她人生境界的一次升华!
留得芬芳满人间(5)——平凡短暂的一生 给人们留下了什么?
2008年的11月27日,就在王瑛的同事、同学、朋友们准备给她过生日的前一天,已进入隆冬的南江寒意正浓。
被病魔折磨了近1000个日日夜夜的王瑛在这天起了大早,准备去重庆一家医院做化疗。穿戴整齐后,她让丈夫搀扶着来到厨房,久久地凝视着做早饭的母亲,犹如孩提时的眼神看得妈妈柔肠寸断。母亲说:“王瑛啊,你在看啥?”她艰难地帮妈妈捋了捋头发,说:“妈,您为我太辛苦了,今后要多注意身体啊,今天我真不想到重庆去,真不想走啊…”上车前,丈夫张勇见妻子走路艰难,就将王瑛背到背上,她考虑到丈夫的右臂不方便,拼了命的拍打张勇的肩膀要求将其放下。
来到车前,她询问县纪委常委张晋平,单位正对省里发放的地震物资交叉检查,情况怎么样?张晋平向她简单汇报了情况,劝她先不谈工作,好好休养。王瑛的身体开始剧烈颤抖,一只手扶着车门,一只手艰难的整了整她那条心爱的红围巾,两眼深情的望着她曾经进出了无数次的小区大门,回首眺望四周,眼里充满了无限眷恋。……
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一天、这一句“真不想走”,竟成了她与妈妈最后的诀别。一个爱美的女人整理红色围巾的动作成了她告别人世的休止符。
27日上午,当走在距离医院还有20公里的山路上、在她经常下乡所乘坐的车上,就在她所爱的亲人、同事面前,坐在副驾驶上的王瑛忽然头一偏,永远离开了我们。
丈夫撕心裂肺的呼喊,王瑛!……
同事焦急万分的呼唤,王书记,王书记!……
五分钟过去,王瑛依然毫无声息;
十分钟过去,王瑛仍然没有任何知觉;
……
120赶到了,对王瑛进行抢救!抢救!
王瑛的生命之钟,却永远停摆在了2008年11月27日上午10时09分。
从1961年11月28日,到2008年11月27日,只差一天,王瑛满48岁。
简单、澄净的一段人生。
艰苦、奋斗的一条道路。
为了事业,王瑛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美丽,献出了一生。
王瑛,你走了,给人们留下了什么?
办公桌的书柜里还放着满满一柜子的书,从不在书上乱画的你在《生命之歌》的第47页,却划着“我时刻在告诉自己,不要躺下,只要能坐着,你就要站着,只要能站着,你就要走着,只要能走着,家里的零活你就要干着。”;
追悼会上,你曾经亲手处理过的违纪干部柳昆、何金一行来了,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瑛姐”,流着泪亲手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瑛姐”……从几里、几十里甚至几百里赶来的同事、朋友在你的灵前为你点上了48岁的生日蜡烛,唱起了生日歌;
一直接受你资助的大学生黄霞从就读的四川农业大学赶回来,跪倒在你的灵前,撕心裂肺的哭喊,让人肝肠寸断;
一行匆匆赶来的务工农民,裤角还来不及放下,沾满灰尘的手还没来得及清洗,高举“王瑛一路走好!”的黑色挽幛,眼里饱含泪水,伫立在殡仪馆门外久久不肯离去;
王瑛,你走了,给至亲至爱的家人留下什么?
一个简单的小屋,一张破旧的餐桌,一把上面还钉着4颗钉子的椅子,还有一台用了10多年的电视机;
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第一页写了五排相同的字:“写给儿子的话”,这五句话都没有下文,被泪水浸透的纸面上字迹模糊,后面的空白,仿佛还在述说她曾经忍受的病痛和对儿子情感无法偿还的歉疚;
一柜子给丈夫洗得干干净净,分春夏秋冬折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你这是一种怎样的不舍与眷恋,一种怎样的揪心与牵挂!
在丈夫的泪水里,你还是那个会说“张勇,你身体不好,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体”的妻子。
在苍茫的大山深处,在一个个农民家里,在大山深处农民们朴实的脸庞上,在期盼着迈进校门的贫困孩子们身上,在生活艰辛的背二哥里,王瑛,你到底留下了什么?
对于你无比挚爱的南江人民来说,你留下了绵绵不尽的爱。
你的爱,如同寒夜中的闪电,照亮每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人。
退休老干部康福德提起你,仍老泪纵横;
在大街上的“背二哥”心中,你还是昨天夜里在街头为他们盖被子的温厚的大姐;
在女朋友的眼里,你送她们红丝巾还是昨天的事,看到那条红色的丝巾,还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说,这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在南江人民的记忆里,你还是那个刚正无私的“王书记”;
在南江人民的怀念里,你最喜欢唱的《一剪梅》还在耳边萦绕;
在巴中、在四川、在北京……在每一个你名字出现的地方,就有一个挺拔的共产党员的身影!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你的誓言,已经成为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誓言,成为千千万万正在科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誓言。
你的离去,留给人们的将是无尽的思念,留下的是荡气回肠的故事,留下的是有着梅花般坚韧不拔,凌寒飘香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未竟的征程……
评论:人生,就要活得像王瑛一样有意义
生命,对谁来讲都是可贵的,死亡,对谁来讲都是可怕的。然而,面对死亡的态度,有人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