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里各种菌类破土而出
十多天的连阴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草地上、树底下,一片片野蘑菇撑起白的、粉的、咖啡色的“小伞”。或许你不想错过这“自然的馈赠”,不过,这些蘑菇可能有毒。
一位老人采了三袋野蘑菇带回家
昨日清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张先生到公园散步,走到含元殿遗址一带的草地上,突然发现一丝惊喜:近期雨水丰沛,不仅绿草长高了一截儿,草地上还长出来不少野蘑菇。有白的、灰的、粉的、咖啡色、深灰色;有些像撑开的油纸伞,有些像没开全的雨伞;有的三五朵结伴而出,有的在树根下攒成一簇,还有的蘑菇菌盖直径达到了7厘米。
每走几步就能在草坪上、树底下发现野蘑菇,小蘑菇像是绿草地上开的小花,大蘑菇则一朵一朵立在大树根部。看到蘑菇长势喜人,一些来晨练的中老年人忍不住蹲在地上采摘。
张先生说:“一位老人采了3袋野蘑菇,说是要带回家,他们采摘回去吃了万一中毒怎么办?”
野蘑菇中有狗尿苔(一种有毒的蘑菇,俗称狗尿苔,又称鬼伞)
昨日上午10时许,华商报记者来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温室殿附近的草地和树下,采摘了10样野蘑菇,其中有三种野蘑菇颜色泛粉。一种菌盖呈现鲜亮的粉色,菌杆中间有像小裙子一样的菌环;一种菌盖是白色和粉色;另一种是淡粉色。这10样蘑菇中大多数闻起来都有一种菌类特有的香味。
公园里一位保洁员说,近期确实有人采摘这些野蘑菇,以往下雨时也有,最近雨水多,野蘑菇出现得比较多。
经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李安利、祁鹏依据图片所示进行初步形态学鉴定,记者随手采的10样野蘑菇并不是10个种类,而是3-4种。主要是鬼伞类真菌(俗称狗尿苔)、疑似细褐鳞蘑菇和球盖菇类。其中鬼伞类真菌和细褐鳞蘑菇为毒蘑菇,鬼伞类真菌含致幻剂,不可食用;误食细褐鳞蘑菇会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后者比前者毒性更强,球盖菇类毒性不明。10样野蘑菇到底属于哪一类,还需要进一步做基因检测。
鬼伞类真菌,俗称狗尿苔,含致幻剂,不可食用
细褐鳞蘑菇,误食会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球盖菇类,食毒不明
专家告诫
西安及周边有环境污染,可食用野生菌也不安全
草地上的野蘑菇是否能随意食用?研究人员称,野生大型真菌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同种菌类存在形态多样性,不同种菌类也会出现形态相似性,许多有毒菌类在一定条件下与可食用野生菌类可能呈现较高程度的形态相似性,普通人群仅从形态外观判断其是否可以食用具有较高风险,建议不要采食不明野生菌类。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志告诉华商报记者,陕西境内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区和陕北部分山区,常见的有美味的牛肝菌、鸡油菌、羊肚菌、红菇等。西安市内及周边地区几乎没有任何食用价值较大的野生菌类分布,即使存在部分不具毒性的菌类,也基本不具备食用价值,采食无益。并且部分无毒菌类与其他食品同时摄入,也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例如鸡腿菇(鬼伞类)与酒类同食易产生轻微毒性。
另一方面,西安及周边地区人口密集,环境受人为扰动较为严重,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均比山区要高,因此,即使是少数可食用的野生菌,特别是土生野生菌,也会导致其卫生指标不合格进而成为不可食用的野生菌,呼吁市民朋友不要在市区采食任何野生菌。
鉴别误区
这些方法不靠谱,必须通过鉴定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称,没有识别毒蘑菇的诀窍,必须通过鉴定来分别,民间流传的一些鉴别毒蘑菇的方法并不靠谱。
误区一:只要不吃色彩鲜艳的蘑菇就可以了。
正解:这种说法不科学,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颜色艳丽的菌类有剧毒,不能食用,其实并非如此。像鬼伞,颜色就是黑白灰色,但也有毒。
误区二:如果蘑菇的菌盖是白色的,同时有菌环(薄膜组成的小环,位于菌盖下面的菌杆顶部)和菌托(根部的一个凸起),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蘑菇是有毒的,坚决不能吃。
正解:这种情况主要是针对白毒鹅膏菌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就不能食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野生菌类。
误区三:凡是蘑菇上有小虫爬过的蘑菇是无毒的。
正解:有些小虫有抵抗力,能抵御蘑菇的毒性。正如有些人对某种菌类过敏,也有人不过敏。
误区四:菌盖受损后菌体变红变黑是有毒的。
正解:说法不靠谱,有些食用菌也会出现伤变反应,即受损后变色。
惊心数据
据了解,今年2月,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情况通报。2013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报告152起,中毒5559人,死亡109人。这109人中,79人是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导致中毒死亡的。
陕西境内主要的野生食用菌
陕西境内重要的野生食用菌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区和陕北部分山区,常见的有美味的牛肝菌、鸡油菌、羊肚菌、红菇等。
(转自华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