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我所召开“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含氧芳烃积累规律、毒性及其降解菌特性研究”学术报告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2-08-04

  2022年7月29日下午,我所举办了科研交流学术分享报告,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王琰博士做了题为“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含氧芳烃积累规律、毒性及其降解菌特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薛文娇副所长主持,党委书记徐升运、副所长李皎及所内四十余名职工到会参加了此次报告。 

  含氧芳烃普遍存在于包括水、土壤、大气在内的各种生态系统及生物体中,其主要来源于苯系物及多环芳烃污染物的不完全光解、化学氧化及生物转化。近年来,因污染环境修复过程中可增大致癌风险及环境风险而开始受到关注,医学和毒理学研究也表明大多转化生成的含氧芳烃的毒性远大于其母体环,其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针对含氧芳烃污染、毒性影响及其进一步转化矿化问题,王琰博士以一株具有表面活性剂产生能力及强PAHs降解性能的庆笙红球菌为出发菌株,介绍了其降解多环芳烃过程中含氧芳烃的积累规律,及典型混合含氧芳烃的土壤生态毒性影响;并介绍了一株具有降解多种典型含氧芳烃能力菌株(成晶节杆菌)的降解特性及其降解含氧芳烃的分子基础。此外,王琰博士还系统介绍了化学污染物降解菌株筛选、降解特性及其土壤毒性的研究方法。 

  报告结束后,王琰博士与现场科研人员就菌株修复环境污染机理研究及后续实施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沟通。通过此次交流,进一步拓展了我所科研人员的科研思路,提升了研究所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水平,有助于持续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攻坚型科研院所,对研究所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