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单位概况
    • 研究所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发展定位
    • 学科体系
  • 机构设置
    • 组织架构
    • 职能部门
    • 科研部门
    • 推广与支撑部门
    • 科研平台
  • 人才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科研团队
  • 科研成果
    • 获奖证书
    • 获得专利
    • 发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成果推荐
    • 标准
  • 党建与文化
    • 党委·纪委简介
    • 组织机构
    • 党群园地
    • 创新文化
    • 形象标识
    • 科研精神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 科普活动
  • 联系我们
  • 陕西省科学院
  • 联系我们
  • 陕西省科学院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开拓 包容 创新 超越开拓 包容 创新 超越
  • 首 页
  • 单位概况
    • 研究所简介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 发展定位
    • 学科体系
  • 机构设置
    • 组织架构
    • 职能部门
    • 科研部门
    • 推广与支撑部门
    • 科研平台
  • 人才队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科研团队
  • 科研成果
    • 获奖证书
    • 获得专利
    • 发表论文
    • 出版专著
    • 成果推荐
    • 标准
  • 党建与文化
    • 党委·纪委简介
    • 组织机构
    • 党群园地
    • 创新文化
    • 形象标识
    • 科研精神
  •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 科普活动

科学普及

  • 科普文章
  • 科普活动
  1. 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普及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不认识的菌别乱采,有毒的蘑菇也“吃人”

发布时间:2022-12-08   作者:祁鹏提供   |  【 大  中  小 】

分享:

  说到自然界伤人、吃人的,人的第一反应一般都是猛兽,其实,如果采摘、食用不认识的野蘑菇,它们和猛兽一样,也会“吃人”。

  半个多月前,三名外地游客因在终南山中采食野蘑菇不幸中毒。经过几天救治,仅一人获救,另两名中毒身亡。

  连阴雨后各种菌类都容易生长,昨日,丰先生在西安交通大学校园

  里,发现了一个黄色圆柱体的怪异菌类。为了让大家认清有毒菌类,防止误食,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常年从事秦岭大型真菌研究的副研究员李峻志,介绍了一些菌类知识。

  辨识毒蘑菇有四大误区颜色鲜艳毒性大不科学

  结合研究,李峻志说,人们对识别毒蘑菇存在四个误区:

  误区一:颜色越艳毒越大,色泽普通就能吃。

  李峻志说,这不科学。他举例说,秦岭山区的食用菌红菇,颜色粉红,鲜艳美丽,但它却很安全。相反,一种叫鳞柄白毒鹅膏菌的蘑菇,菌伞白色,但一两个就可致命。

  误区二:被虫咬的蘑菇无毒。

  其实不是,昆虫和人的代谢不一样,对有毒物质的容纳程度也有差别。

  误区三:蘑菇煮熟毒性就消失了,就可以吃。

  李峻志说,高温能杀死某些微生物,但对某些毒素却无效,毒蘑菇煮熟也不能吃。

  误区四:山里人介绍的蘑菇安全可食用。

  李峻志说,很多菌类外观极其相似,仅凭肉眼辨别不出来,所以不认识就不要采。

  吃蘑菇后有下列症状可能就是中毒了

  常见的菌类中毒在临床上可分为六种类型:

  精神致幻型:高度兴奋,精神错乱或出现幻觉。秦岭含这种毒素的蘑菇有鬼伞类。还有一种叫笑菇,吃了会大笑不止。

  溶血型:1~2天内发生,突然发冷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恶心、全身无力,烦躁、气促。此类中毒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胃肠中毒型: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臭黄菇、毛头乳菇、粉红枝瑚菌等可引起此类型中毒。

  光过敏性皮炎型:见光后会起红疹子,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呼吸衰竭型:破坏呼吸系统机能,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

  肝脏损害型:食用后6~30小时甚至一两天后发作。症状是剧烈腹痛,一旦发现要及时送医。

  李峻志提醒说,食用野生蘑菇,尽量保留样品,如果发生意外,也好判断属于哪种类型中毒。

  秦岭最常见的可食用菌有三种

  李峻志说,秦岭山区安全可靠、能食用的菌类不超过20种,而最常见的食用菌有三种:

  牛肝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味香甜,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这种菌类的采摘季节在七八月份。

  羊肚菌:又称羊肚蘑、羊肝菜、编笠菌。秦岭山区最名贵的食用菌,分布广泛,每公斤干菌售价2000元以上,采摘季节在4月中下旬。

  鸡油菌: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颜色嫩黄,俗名黄丝菌。外地客商每年来秦岭山区收购一二十吨鸡油菌,采摘季节在七八月份。

  最常见的毒菌有四种

  除了可食用菌,李峻志还介绍了四种秦岭山区常见的毒蘑菇:

  鳞柄白毒鹅膏菌:极毒,被称作“致命小天使”,死亡率很高。中毒症状多为剧烈腹痛,也会出现上吐下泻。

  豹斑毒鹅膏菌:食后半小时至6小时发病。中毒严重时出现幻视、抽搐、昏迷,甚至有肝损害和出血等。一般很少死亡。

  鹿花菌:一般食后大约6~12小时发病。使红血球大量破坏,引起急性贫血、黄胆、血红蛋白尿及肝脏、脾脏肿大等,死亡率2%~4%。

  叶状耳盘菌:形态和黑木耳相似,一般食后约3小时发病,手指、脚趾发痒,脸面红肿,灼烧般疼痛,往往形成水肿和水泡,嘴唇肿胀外翻,发病率高达80%。本报记者 段晓宁 丁宁

  教你识别毒蘑菇

  看形状:毒蘑菇一般形状奇怪,摸上去比较黏滑,菌柄上常有菌环,像穿了超短裙一样。

  看颜色:毒蘑菇多数呈紫色、粉红色、白色、黑色和绿色。

  闻气味:嗅之有臭味,无菌香味,味道薰辣,极苦的有毒,香味特别浓的也可能有毒。

  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有毒的菌类断口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本文来源:华商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华商网 http://www.hsw.cn)


附件下载:

上一篇:餐桌新宠食用菌
下一篇:谈谈有益的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知识

版权所有:陕西省科学院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陕ICP11003984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76号  邮编:710043

电话:029-82357027